首页> 全部小说> 古代言情> 十三州灯火

>

十三州灯火

象之大者著

本文标签:

古代言情《十三州灯火》,讲述主角虞昭虞昕的甜蜜故事,作者“象之大者”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不通情爱的经商天才×崇尚魏晋风骨的奇人虞昭印象里第一次见顾文拙就是在茶馆的二楼,他懒懒散散斜倚栏干,如同谪仙一般俊逸。他往那污蔑虞昭之人头上丢了一把瓜子壳,为她伸张正义,虞昭觉得他挺不一样。起码行为跟长相不太一样。*虞昭离开青州那日,顾文拙赶来送别。顾文拙递过来一个用柳枝编成的手环。“古人折柳有送别的意思,今日一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这柳枝就当作纪念吧。祝你快乐,痛快,欢乐。”*顾文拙擅长弹琴,第一次当着别人的面就是为了弹给虞昭,他觉得她能听懂。他觉得这样就很好了。虞昭在他的琴声中听到一重情意,她从未感觉到这样的触动。时过很久,她才明白,这就是心动。心动带来的愉悦,跟赚到银子的愉悦是不同的。...

来源:fqxs   主角: 虞昭虞昕   更新: 2024-02-14 22:53:18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古代言情《十三州灯火》,讲述主角虞昭虞昕的甜蜜故事,作者“象之大者”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大家快来看啊,谁家的姑娘出门不带钱,只看不买,还弄坏了我家的珠钗。”来往的路人闻声聚过来,对着虞昭和桃酌指指点点。“谁家的姑娘啊这是。”“店家可倒霉了...

十三州灯火第3章 再见在线免费阅读

在虞家的饭桌上再也没人提过这件事,快开春了,虞骞跟栀姨娘又要离家,只留下了敬崇文以养子的身份替大夫人分担一些事务。

这天吃过饭,虞昭跟桃酌两人打算到街上转转。

路上的雪已经被清扫开了,街上的年味散了一些,却仍然有许多摊贩。

虞昭路过一个摊子就上去看,但买的却不多。

“小姐,你看这个珠钗。”

虞昭从桃酌手里接过来,看了一眼小声对桃酌说:“你看,这儿少了一颗宝石。”

“还真是。”

贩子听到了虞昭的话站起来:“哎你这小姑娘,不买就不买,你弄坏我们家的珠钗干什么?”

“我没有,它本来就是坏的。”

“大家快来看啊,谁家的姑娘出门不带钱,只看不买,还弄坏了我家的珠钗。”

来往的路人闻声聚过来,对着虞昭和桃酌指指点点。

“谁家的姑娘啊这是。”

“店家可倒霉了。”

虞昭跟桃酌被一群人围起来。

桃酌站出来:“不许你们说我家小姐,这钗本来就是坏的。”

“你说我这是坏的它就是坏的啊,谁能证明呢。”

就在这时,贩子头上飘过一把瓜子壳,贩子抖了抖脑袋,抬头看上去:“谁啊!”

“我能证明。”

一个青年公子哥一身白袍披着白狐皮的大氅坐在茶馆二楼,斜倚着栏杆望过来。他面色如玉,这样一身装着衬的他恍若谪仙一般俊逸,让人仅仅只是看到就觉着眼眸都像是被涤荡过一般。

他缓缓开口:“你这珠钗本来就是坏的,刚刚那个顾客因为少了颗青色宝石还跟你讲价,你不同意没有卖给她。”

“你……”

贩子气的咬牙,却拿她们没辙。

围观的路人散开了,虞昭对着那位公子施礼:“多谢公子。”

虞昭看着那位公子一改前态,微微顿首对着她呲着牙花子笑,举手投足间有股子散漫劲不由得一愣,转急又觉着有些好玩。

虞昭因为被那店家污蔑没有心情再逛,就拉着桃酌回去。

桃酌嘟嘴抱怨:“那个贩子真是讨厌,空口白牙污蔑我们,幸好那位公子瞧见了。话说刚刚那位公子生的真好看,就是仪态不好,看着没规矩。”

虞昭被桃酌的抱怨逗笑:“好了,那位公子看着就出身不凡,你只瞧了他一眼,又怎么能知道他有没有规矩呢?”

“也对,说不定别人只是出来放松放松,回去了也是规规矩矩的。”

过了年虞昭就快十七了,虞昕大她两岁大夫人跟韩姨娘已经开始为她议亲。

这日虞昭跟大夫人学算账,来了个贵妇人找大夫人闲聊。

大夫人介绍道:“这是顾夫人。”

虞昭给她问了安,就听顾夫人道:“这是昭儿吧,模样真俊,人也有规矩。不像我家那两个小的。”

“她也就是人前乖巧,从小到大可没少惹祸。”

“孩子嘛,都一样。”

“你家昭丫头也到了议亲的年纪了,你是怎么考虑的?”

虞昭一愣,看着大夫人。

大夫人:“昭儿,你先出去。”

“是。”

虞昭一路回了湘竹苑,不知道大夫人准备怎么安排。虽然她知道女儿家长大就得嫁人,但是她没想到自己会是怎样,不知道自己会有个什么样的归宿。

自敬崇文的事情以后,虞昭跟虞昕的来往就少了,虞昕也不再亲切的叫她妹妹,不再给她的衣服上绣花。只是两人偶尔去请安时打个照面,平日里就在各自的院子。

桃酌出去几次常听到有人在议论虞昕的亲事,有时也会回来告诉虞昭。

哪家的夫人来府上了,或者是大夫人又去了哪家的府上云云。

虞昭也学会了管账,以大夫人对虞昭的严苛程度,也常常夸虞昭学得快。

敬崇文渐渐替大夫人管着青州的铺子,有时大夫人为了让虞昭练手,就让敬崇文把铺子里做好的账册拿来给虞昭学习。

这一日敬崇文来的时候大夫人不在府上,就由敬崇文亲自把账册送到湘竹苑。

虞昭见着敬崇文就问他:“母亲是不是在给大姐姐议亲?”

“是呢。”

“你可知道是哪家的?”

“前两日听说是贾家的一个庶子,大夫人跟韩姨娘都挺满意,不过大小姐嫌只是个庶子。今日就不知道是哪家的了。”

“庶出也没什么。”

“那是因为虞昭妹妹你长在虞家,大夫人对大小姐宽厚,对你们一视同仁。甚至更偏向大小姐。在别的人家,庶出的子女有的连吃饭都要单独出来不能跟主人在一起。”

“是这样吗?”

“大夫人确实仁善,待人宽厚,我一个养子能得外人高看一眼也多亏大夫人。”

“崇文哥哥别这么说,你这么能干我听说未来嫂嫂也是个知书达礼的人,你们一定和和美美。”

“那就多谢妹妹吉言。”

虞昭拿着账册去到书房,一直到眼睛看花了才停下休息。

第二日到了有容居,大夫人没有像往常那样挑剔,而是把她拉到跟前抚摸着她的头。

“昭儿长大了,以后要越来越懂事,听到了吗?”

“听到了。”

虞昭看着大夫人感觉有点奇怪,发问:“母亲,怎么了?”

“今天顾夫人让人送来一张请帖,是专门给你的。”

虞昭接过来,上面写顾府要在初春举办一场宴会,邀请虞昭前去参加。

虞昭想起那日来府上的顾夫人,说什么议亲什么的,有点抗拒道:“我不想去。”

“宴会上有许多像你这般大的小姐公子,出去交交朋友也是好的。”

“我不喜欢宴席。”

虞昭自从小时候看到那些话本子上面写着自己的糗事还在青州大卖,就十分抗拒出门,尤其抗拒去那些有人知道自己是虞家嫡女的场所。

在家中见客是在所难免,但是出去就如同置身在一个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危险的环境。虞昭讨厌这种感觉。

“不去便不去吧,我真是奈何不了你。”

虞昭浑浑噩噩的跟大夫人学经商却从未真正经营过一家店铺,对大夫人开口道:“母亲,我们家有什么空闲的铺面?”

“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想开一间铺子,卖脂粉钗环。”

“你才几岁,有开店的能耐吗?”

“母亲,我想试试,而且大姐姐前几日不是也开了间铺子吗?”

“南市有一间铺面位置绝佳适合卖脂粉,我从账上给你拨些银子,你先试试看。”

“谢谢母亲。”

转天虞昭就跟桃酌上街去看市价。

虞昭选了几家经营好的铺子,也选了几家经营不善的。

桃酌不解:“小姐,我们开铺子自然是想赚银子,你去看那些经营不善的铺子,能学到什么呢?”

“我得去看看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经营不善,也好避开这种可能。”

“原来如此。”

虞昭走进一家经验不善的铺子,灯光灰暗不说,客人进来了连个接待的人都没有,陈列的款式也偏陈旧。虞昭转了一圈就进了下一家。

“随便看,有喜欢自己试试。”掌柜的懒洋洋的喊了一句就回到柜台坐着,店里的伙计站到虞昭身后紧紧盯着,似乎生怕虞昭拿了东西不付钱。

出了店面桃酌感叹:“小姐,你这个法子真有用,也怨不得他们生意不好。”

“走,我们现在去那些火爆的店铺看看。”

虞昭跟桃酌去了青州城内最火爆的胭脂铺子“人面桃花”。

店面里摆放精美,还有熏香,伙计看到虞昭过来招待:“小姐想看看什么?”

“随便看看。”

“小姐有喜欢的都可以试试。”

“好,我自己看看。”

虞昭跟桃酌转了一天,回了湘竹苑虞昭拿出纸涂涂画画。

桃酌:“小姐,你在做什么?”

“画装胭脂的盒子。”

桃酌不解:“盒子有什么好画的?今天我们看的胭脂铺子大多都用的市面上常用的盒子,也没什么不同啊。”

“正因为他们都用常用的盒子,我的胭脂才不用,我要让别人一看见盒子就知道是我们家的胭脂。”

虞昭把各种胭脂的瓶子,装礼物的盒子,放东西的架子,甚至熏衣服用的香炉都画好了图样。

转天让桃酌拿去让人制了出来。

“对了,小姐我们的铺子还没取名呢。”

名字的事情虞昭想了许久都没定好,想出来的要么太俗,要么太雅,就是没有让人满意的。

于是虞昭决定去丹青坊请个有名的作者给店面取个名,还能顺便设计个联名款。

丹青坊的老板一听虞昭这个想法立马拍案同意:“不知道小姐想找哪位作者来取这个名字?”

虞昭手里捏着腰间的木牌,坚定道:“逍公子。”

丹青坊的老板面色古怪,“逍公子不算名头最大的,却是最难缠的,想要说服他写这个店名,还得姑娘亲自找他。”

“那我该去哪里找他呢?”

“逍公子近日在谢氏镖局。”

虞昭本来想直接找到逍公子,不过因为天色已晚,只好改日再登门拜访。

第二日虞昭来到谢氏镖局,门口的小厮问道:“姑娘来找谁的?”

“我找逍公子。”

“逍公子今日一早就去游历了。”

桃酌不禁感叹:“这也太不凑巧了吧。”

虞昭又问:“那逍公子什么时候回来呢?”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快则三五个月,迟则一两年,都是有可能的。”

“那该怎么办啊小姐?”

虞昭回去后,给了丹青坊老板一大笔银子,“我的店铺实在等不了那么久,等逍公子回来你把这银钱交给他,我让人仿着他的字迹写一块牌匾。”

最后店铺取名叫“逍遥”。

“小姐这也太不像胭脂饰品铺子会叫的名字。”

“为何不像?”

“逍遥这个词就不像形容女子的。”

“女子就不能逍遥自在了吗?我看这名字好的很。”

新店写好了牌匾,制好了盒子,却还没有胭脂钗环成衣这些最重要的物件。

胭脂是店里的主要商品,需求量比较大,虞昭找了几个家中会制胭脂的婆子,另开了一间作坊,钗环请父亲从各州的渠道进最新的样式,在虞昭的计划里成衣是从虞昕的店铺里定制,因为需求不多也不需要专门请绣娘。

一切都计划妥当,就等货物来了摆放入店。

小说《十三州灯火》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十三州灯火》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