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古代言情> 赐道

>

赐道

不想动的咸鱼著

本文标签:

小说《赐道》是作者“不想动的咸鱼”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张培王明阳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这是一个有武者,念师,法师的世界。除此三大主流战力外,还有许多的职业—天术士,阵师,幻师。修炼身体为武,修炼精神为念,修炼感知为法。武者粹体成功为神,失败为凡。念师控物为仙,念师控心为魔。强者们一生都在追求神兵,法宝,秘籍……而最让他们追求的,则是道!无论什么体系,一旦入道,质的改变。王明阳穿越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金手指,唯有赐道!...

来源:cd   主角: 张培王明阳   更新: 2024-11-25 18:41:46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无广告版本的古代言情《赐道》,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张培王明阳,是作者“不想动的咸鱼”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如果是有心者传出去,有可能会引来京都的调查。“赵武德,以后万一要是有人下来查,你可不能说我打你。”赵武德恶狠狠的回头看了一眼王明阳,晃了一下手腕,道:“你说我会不会帮你说话?”要不是邵武已经不想打了,赵武德还真想继续呢。“那你给我等着,终有一天我得宰了你...

第41章


张程和蔼笑了一下:

“明阳,我懂你。我年轻的时候何尝和你不一样,也是心怀天下兼济苍生呢?可是我的人生阅历告诉我,这不现实。奴人和我们不一样,能保证我们自己稳定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相信家师不会这样做的。”

张程尬笑一声,把一张纸递了过去。

这是昭阳城镇守大将军夏朗的信件,大概就是说昨日发现了大批量进城的奴人。

经过调查发现他们更早便进入豫州,估计已经有上万人。

因为奴州连年大荒,今年大寒很多人无法生存,只能向内州逃荒。

好一个夏朗大将军,竟然让上万奴人过城。也真是把尸位素餐诠释的淋漓尽致。

而在最后,大将军表示为了防止奴人窜入更深,也为了以儆效尤,要求昭阳城临近三县若发现奴人,即可对这些不听话的奴人流民格杀勿论。

“我们知秋虽然隶属芒砀郡,但因为靠近昭阳城,我们也要听昭阳城大将军的命令。”

王明阳看了一下信件,道:“这是普通信函,并非下行公文,而且只是建议,并没有强制要求我们这样做。所以不必按照这上面的指示做。”

张程不禁笑了,道:“按照这上面的去做,出了事有大将军顶着,如果不按照上面的做,等这些奴人聚少成多,便开始打家劫舍造成暴乱,我们就是失职之罪。”

“大人,如果按照大将军的建议,把奴人全部杀死,这才是最大的渎职之罪!身为父母官,面对奴人流窜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张程倒吸一口气,他虽然很看好王明阳,但这顶撞上级有点过分了。

“就加入只有一万流民,我们临近三县分摊三成,那也有三千余人。你说这三千余人涌入我们知秋县,怎么处理?”

王明阳怔住了。

三千人,这么多流民如果聚集在一起,或者出现一个领导,那么组织起来就是很强力的组织。处理不好,把他们逼成匪寇,那就真是祸患了。

看到王明阳发愣,张程以为自己劝导有效,便道:“让村民组成自卫军,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王明阳断然拒绝:”万万不可,这样只会加剧矛盾,反而更容易激化。“

张程哭笑不得,道:“你是榆木脑袋吗?那你说说,该怎么做?”

“堵不如疏,最好的办法是引导,而不是围堵。”

“他们是流民,是活不下去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内州寻求一线生机,如果我们还要往死里逼,他们必然会造反!”

“所以我们决不能再逼他们,就连发动老百姓对他们进行监督,追踪都是不可的,都有可能激发矛盾。最好的方法是,是把他们引到一块区域,然后统一管理,每天要给他们最基本的食物。”

张程苦笑起来:”明阳,看问题要考虑多方面的,我们县衙有多少银子能够他们吃的,又能吃几天,现在大寒刚至,难道我们要帮他们过冬吗?再说没有住处,冻也把他们冻死了。“

“所以还要建房子给他们用,现在大寒已到,大多数村民都没有什么活,可以雇佣他们盖房子。而那些奴人过来,也要干活才能换取食物,这样就算是以工代赈。”

张程眉头紧锁,点点头道:“以工代赈的确是个好办法,这样还能消耗他们的体力,省的再惹麻烦。而且如果大范围的盖房子,也能刺激市场的繁荣,我前些日子去北街看,发现很多建筑材料都堆积在商铺里,是一种浪费啊。”

他能想到这些,算是一个好官。

“这样一来有两个问题,如果把奴人都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发生乱子。第二缺银子。”

“我一直认为,如果老百姓能有一口吃的,有地方住,他们都会安分下来。”

“他们是奴人,不可当成普通人对待。“

“我知道奴人,赵武德就有一个小妾就是奴人,挺好看的。这些暂不考虑,现在是先考虑安置的事情。”

“首先,要立刻向每个村子下发公告,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发现挨饿或者挨冻的奴人,要村民拿出食物和衣物,然后带他们到县衙,县衙会有人接待,并且会奖励村民。”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老百姓的积极性。

“第二,就是划分一块空白区域给奴人用来盖房。由衙门出钱招募泥瓦匠盖房,买材料。”

“第三,搭建赈灾区域。要保证奴人能吃上饭。”

“第四,在房子没造好前,由老百姓来接纳他们住宿,由衙门出钱奖励。”

“第五,去购买粮食。这次赈灾,是一个长期工程,必须要保证粮食足够。”

张程点点头,道:“你的想法是好的,我也比较认同,但是银子呢?”

“赊账。除了老百姓带奴人来县衙报道的奖励,去外面购买粮食之外,其他的都可以赊账,诸如建筑材料费用,泥瓦匠薪水,提供奴人住宿也好,都可以赊账,或者只给一部分。把钱用在刀刃上。”

“奴人一天日常花销就算是一百文,三千奴人也就三十万钱,也才三百两银子。“

张程点点头道:”平均的话根本用不到一百文,只是我们养他们一天两天的事情。衙门的钱粮可不多啊。“

“我们不是养他们,而是以工代赈。在粮食不结的这些天里,我们就给他们找活干,修水利,通河流,开垦土地,这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大工程,反正不让他们闲着。其实也就几千人,还是容易吸收的,如果衙门钱粮实在缺的多,那就由出面去那些员外老财家里去借。“

”他们可都是老条子,见我们这么大张旗鼓花钱,怕是认为不好还,不会轻易借给我们。“

”我就不信他们没有做过败法乱纪之事,只要被我查到,我就往死里整他们。只要整一个,其他人就会乖乖借钱。当然,如果他们愿意捐更好。“

张程沉思好一会,点点头道:”行,那就按照你说的做,如果这件事情干成了,那就是一件大德政。“

这是一次挑战,但何尝不是一次机会!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棠梨读物回复书号1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