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古代言情> 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无删减

>

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无删减

墨铳生著

本文标签: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墨铳生”创作的《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林泽,一个服过兵役的在校大学生,突然穿越到了明崇祯十年,成为流民的林泽带着一支拾荒小队逐渐从艰难的求生到一统中原建立大燕帝国的故事。...

来源:lfl   主角: 林泽李自成   更新: 2025-07-18 15:19:41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小说《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林泽李自成,是著名作者“墨铳生”打造的,故事梗概:它像一块在污浊洪流中保持本色的坚石,散发着一种迥异于腐朽官军和部分流寇的勃勃生机。陆文博开始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这里,或许是他施展抱负、洗雪家仇的真正所在。·理念的共鸣:林泽常说的“活下去”、“为穷苦人打一条活路”,与陆文博内心深处对腐朽朝廷的痛恨、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产生了强烈共鸣。他看到先锋营...

第31章

· 情报网络: 小猴的“地鼠”队被林泽和陆文博共同调教,效率惊人。他们不仅刺探军情,还收集民情、地形、物价、甚至地方官吏的劣迹。情报经过陆文博和沈若溪的初步分析整理,形成简明扼要的报告,为林泽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这种系统化的情报工作,让陆文博深感佩服。
这些点点滴滴的见闻,如同涓涓细流,不断冲刷着陆文博心中对“流寇”的偏见和对林泽的戒备。
· 对林泽的重新认识: 林泽的年轻、沉稳、杀伐决断、爱兵如子、重视知识、务实高效…这些特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陆文博看到林泽深夜伏案研究地图的专注,看到他教导士兵识字时的耐心,看到他面对强敌时的冷静沉着,看到他分发粮食给灾民时的悲悯…这绝非一个只知杀戮的莽夫,而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手段的乱世雄杰!李自成对林泽的器重,绝非无因。
· 对先锋营的认同: 这支队伍,纪律严明如铁,却又充满人情味;作战凶悍如狼,却又心怀悲悯;身处乱世泥沼,却仍努力点亮知识的微光。它像一块在污浊洪流中保持本色的坚石,散发着一种迥异于腐朽官军和部分流寇的勃勃生机。陆文博开始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这里,或许是他施展抱负、洗雪家仇的真正所在。
· 理念的共鸣: 林泽常说的“活下去”、“为穷苦人打一条活路”,与陆文博内心深处对腐朽朝廷的痛恨、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产生了强烈共鸣。他看到先锋营的所作所为,正是在践行这一理念——以严明的纪律保护自己,以锋利的刀锋对抗敌人,以有限的资源救助弱小。这比空洞的“忠君报国”口号,更让陆文博感到真实和有力。
内心的触动,很快转化为行动。陆文博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咨询,而是开始主动献策。
· 完善袭扰战术: 他结合自身对兵法的理解,对林泽的袭扰战术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和深化。提出了“三扰”战术——疲敌扰(日夜不间断小规模袭扰,使敌不得休息)、惑敌扰(散布假情报、制造混乱、诱敌分兵)、破敌扰(在敌疲惫混乱时,集中精锐给予致命一击)。并亲自指导小股部队进行演练。
· 心理战应用: 他建议在攻打一处官军据点前,大量制作、散发“闯军不杀降卒”、“开仓放粮”的简易传单(由识字士兵书写),并利用俘虏喊话,揭露守将克扣军饷、贪生怕死的劣迹。此计效果显著,守军士气大跌,部分士兵趁夜出降。
· 长远规划建议: 他私下向林泽进言:“将军,先锋营虽精悍,然欲成大事,不可仅恃一营之力。当借闯王之势,广积粮,缓称王(意指不急于争权夺利),暗中培植根基。尤其需重视火器!官军、清虏皆重火器,我军不可不备。可设法招揽工匠,研制、仿制火铳火炮,虽简陋,亦可成威慑。” 此议深得林泽之心。
林泽对陆文博的献策极为重视,几乎言听计从。他不仅采纳建议,更在军议中公开赞扬陆文博的才智,将其引为心腹智囊。先锋营上下,对这位“陆先生”也愈发敬重。韩志雄虽仍话不多,但对陆文博的战术建议执行得一丝不苟。沈若溪在后勤管理上常与陆文博商讨,配合默契。
一次激烈的遭遇战后,先锋营虽胜,但伤亡不小。陆文博在伤兵营中协助沈若溪救治伤员,目睹了伤兵的痛苦和医护资源的匮乏。他彻夜未眠,结合自己有限的医药知识和观察,写了一份详细的《伤兵救护条陈》,提出了建立分级救治(战场急救、营中医护)、储备常用药材(列出清单)等建议。
林泽收到条陈后,大为感动。他立刻召集沈若溪、李婶等人,要求全力落实陆文博的建议,并拍着陆文博的肩膀,动情地说:“先生此议,活人无数!林泽代兄弟们,谢过先生!”
看着林泽眼中毫不作伪的感激,看着沈若溪等人认真研读条陈并着手改进,看着伤兵们得到更妥善的照料后感激的眼神…陆文博心中最后一道藩篱轰然倒塌。
他想起自己家破人亡、流落泥淖的绝望;想起林泽在流民堆中将他救出的恩情;想起先锋营中严明的纪律、同袍的情谊、对知识的尊重、对百姓的悲悯;想起林泽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器重…
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夹杂着久违的热血与归属感。
夜深人静,陆文博独坐帐中,铺开一张粗糙的草纸,提笔蘸墨(林泽特意为他寻来的),郑重写下:
“文博飘零半生,家仇未雪,身似浮萍。蒙将军不弃,拔于泥涂,委以腹心,待以国士。营中见闻,将士用命,军纪森严,爱民如子,更兼将军虚怀若谷,锐意求新…此非流寇,实乃再造乾坤之根基!文博虽驽钝,愿竭鄙诚,效犬马之劳,辅佐将军,扫荡群丑,澄清寰宇!一为雪家仇,二为报知遇,三…亦为天下苍生,求一活路!此心昭昭,天地可鉴!”
写罢,他长舒一口气,眼中再无迷茫与疏离,只剩下无比的坚定与忠诚。他将这封未送出的“心书”仔细折好,收入怀中。
走出营帐,望着天边初露的晨曦和营地中渐渐升起的炊烟,陆文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力量。他知道,自己已彻底归心于此。先锋营,便是他陆文博浴火重生之地!林泽,便是他愿以毕生才学报效的明主!士为知己者死,他陆文博,愿为林泽,为先锋营,为那渺茫却无比珍贵的“新天”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崇祯十三年的初夏,河南大地,闯军大营连绵数十里,喧嚣鼎沸。林泽的先锋营驻扎在大营边缘一处相对僻静的高地,营盘井然有序,与外围流民营的混乱嘈杂形成鲜明对比。难得的休整期,让紧绷的神经得以稍缓,营地里也多了几分烟火气和…孩童的嬉闹。
岳霆,这个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在相对安稳的环境里,那点“中二”的英雄情结如同野草般疯长。他不再满足于对着空气挥舞“丈八蛇矛”,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营地里唯二的“观众”——四岁的林幼萱和六岁的丫丫。
幼萱已褪去了婴儿的懵懂,出落得粉雕玉琢,一双大眼睛乌溜溜的,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她像个小尾巴,最喜欢跟在“霆哥哥”后面,奶声奶气地学他说话。丫丫稍大些,也懂事些,但终究是孩子,对岳霆那些“英雄把戏”也充满了崇拜。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韩志雄带着老兵们在营地另一头操练,呼喝声震天。李婶在灶房忙着熬一大锅野菜粥。沈若溪正和王老栓清点新送来的铁料。林泽则在中军帐与陆文博、小猴等人商讨下一步的侦察路线。
营地一角,岳霆腰挎他那把视若珍宝的短刀(被他命名为“青虹剑”),手持一根削得笔直光滑的木棍(“亮银枪”),昂首挺胸,对着两个小听众发表“战前动员”:
“呔!尔等小卒听令!” 岳霆板着小脸,努力模仿戏文里大将的威严,“本将军今日要带你们…去踏平那‘黑风岭’(营地外一片长满野麦的坡地)!斩妖除魔!护卫…护卫幼主(指幼萱)!”
幼萱拍着小手,咯咯直笑:“踏平!踏平!萱萱要去!” 丫丫也兴奋地点头:“霆哥哥最厉害!”
岳霆得意地一扬“枪”:“好!随本将军出征!目标——黑风岭!冲啊!” 他率先冲出营地栅栏的缺口(一处尚未完全修好的地方),幼萱和丫丫迈着小短腿,嘻嘻哈哈地跟在后面。
营地外不远,就是那片被岳霆命名为“黑风岭”的野麦地。麦子已抽穗,绿中泛黄,在微风中起伏如浪,散发着青涩的麦香。对孩子们来说,这里就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冒险乐园。
岳霆冲进麦田,立刻化身“常山赵子龙”,木棍挥舞,口中“嘿哈”有声,将一丛丛麦秆当作“敌军”砍倒,玩得不亦乐乎。幼萱和丫丫也学着他的样子,在麦浪里钻来钻去,追逐打闹,清脆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

《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无删减》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