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古代言情> 农门旺夫妻

>

农门旺夫妻

曲兰陵著

本文标签:

网文大咖“曲兰陵”大大的完结小说《农门旺夫妻》,是很多网友加入书单的一部古代言情,反转不断的剧情,以及主角南九墨痕息讨喜的人设是本文成功的关键,详情:现代精英南九穿成古代十岁病秧小农女,家人为了给她续命,整了个冲喜小夫君入赘。小夫君长得如花似玉,南九决定种田养家,将他培养成一代权臣,以后背靠大树过悠闲日子。心情复杂的小夫君:“我还有别的作用。”憧憬美好未来的南九:“比如?”一脸傲娇,“给南家生娃娃。”南九:.........

来源:ygxcx   主角: 南九墨痕息   更新: 2025-06-04 13:04:07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古代言情《农门旺夫妻》,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古代言情,代表人物分别是南九墨痕息,作者“曲兰陵”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站在人生巅峰叱咤风云小半辈子的南九看着眼前这红泱泱的一片,险些再次昏死过去。不过她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捂着额头处的伤,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压低着声音朝着那个被吓傻了的小夫君低吼了一声:“还愣着作甚?过来扶我一把。”墨痕息手里还拿着一块砖头,上面沾着丝丝血迹,刚才他明明一个砖头把南九敲晕死过去了,可这才眨眼间,她就醒来了,还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听得她蕴含怒意的声音,不知怎的,竟然生出些惧意来,心跳一跳...

第16章

于是便道:“按理我是个孩子,长辈怎么安排就怎么是,可是祖父祖母既然把我喊来了,跟着大伯和三叔他们平起平坐,可见也是想要听我的意见的,对吧?”
马翠香知道南九嘴尖牙利的,听着这话就觉得苗头不对劲,急得要张口。
不过南老头却已经开口了,“那九丫头你是个什么想法?”
“既然我代表我阿爹,那么几位姨娘我想留下来,至于墨痕息,我们虽年纪小,但却是拜过堂的,我的这性命也是他救来的,我不能忘恩负义,将他转手卖了,他们就等同我的亲人一样。”南九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
老太太一直惦记着他们这些外人白吃家里的粮食呢!当即就否决了她的意思:“你这孩子年纪小,别叫他们花言巧语给骗了去,听爷奶的,咱们总不能害你。”
马翠香连忙附和:“就是,咱才是一家人呢!”
南九没理会她们,只向南老头看过去:“我阿爹若是在,肯定和我一个意思,咱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四位姨娘这么多年在家里,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从前都是娇滴滴的人,跟我阿爹后一起下田种地,如今跟乡下人一样。而且现在她们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时候好找人家,若是叫她们走,让她们如何生存?这跟害命有区别么?”
这话倒是,大家都还记得这三小妾跟着南伯皖回来的时候,的确是娇美如花的,现在跟乡下妇人还真没了两样。
若是真贪财不愿意安心过日子的,只怕早就跑了,怎么可能留下来跟着吃苦受累?
村长便附和着南九的话,“九丫头说的对,这会儿赶人走,等同于害命啊,不厚道!”
马翠香有些着急,这样岂不是要跟他们分财产?“想留下也行,可是咱家总共就那么点田地?这僧多粥少的,怎么分嘛?”
南九哪里还不知道,这才是他们想赶走姨娘们和卖掉墨痕息的最主要原因。
但还没等她开口,老太太就说道:“这家里如今有这大院子,的确是老二当初挣钱回来建的,田产山头,也是他挣回来的银子买的,不过这有一说一,当初老二出门做生意的本钱,是一家人七拼八凑出来的棺材板,所以老二虽有功劳,可若是没有大家凑出的这些银子,他不可能有后来。”
这话南九才不信,但是她一个人说不信有屁用?于是直接问道:“那祖母是怎么打算的?”
老太太也不含糊:“你执意要将外人留下,我这老婆子没说的,若是再执意赶走他们,反而成了害他们性命的刽子手,但是如果留下,咱们分家也不能将他们算在里面。”
说着,看了大媳妇的肚子,又看了看老三夫妻俩。“咱们自家的儿孙还吃不饱饭,哪能顾得上旁人?”
南老头颔首,显然是同意老太太的意思。
南九也就明白了,“那既然这样,我那边的院子,总该能留给我吧?地我也能分点吧?”
“这在自然的。”乡下这房屋不值钱,更何况哪家都有宽大的院子,所以老太太一下就应了。
只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南九也不愁吃不上饭。
她开口要了房子,三婶马翠香也张口要起河边最好的八亩田。
她家现在算是人口最多的,五个人头,所以能多分。
但是大伯家也不吃素,哪怕南德福上战场了,但人头也算在里面,这样一来,南九也可以将她阿爹算上。
家里总共还有两座山头,十二亩上好水田,旱田七亩,贫瘠的田地总共四亩。
公中的银钱有五十五两。
最后的分配是大房五亩水田,四亩旱田,而三房七亩水田,三亩旱田,至于这四亩贫瘠的田地,出的粮食还不如一亩好地的多,谁家也不要。
毕竟干翻倍的活儿,却没有收获。
所以分给南九,山头里全是才狼虎豹,就是山边边打点柴火,所以山在他们的眼里根本没用。
谁也不要。
哪怕当初也花了几十两银子买的,但是现在谁脑子有坑能出这么多银子买?
所以都不想要,反而盯着公中的银子。
三房说两个儿子要读书,所以拿了三十两。
大房也不甘示弱,说南大嫂肚子里的就是个儿子,以后也要上学,所以要了二十两。
剩下的五两,也不可能给南九,因为南伯皖买墨痕息回来,还花了二十银子。
如今南九还要补十五两。
她欠的这十五两和剩下的五两,就算是两老的棺材钱。
南九最后没选那贫瘠的田地,反而要了大家眼里一无是处的两座大山头。
于是大房三房又将那几亩地平分了。
但是怎么看,都是三房得宜。
每年三家,各要给两老三两银子,粮食两百斤。
至于两老生病找大夫抓药,费用三家平均出。
这乡下虽是穷,可是齐国物价高,一个人其实一年得花五两银子,才能吃饱穿暖。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94170

《农门旺夫妻》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