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现代言情> 重生70:开局把父亲送进监狱林卫东黄爱红番外

重生70:开局把父亲送进监狱林卫东黄爱红番外
圆圆的大西瓜著小说《重生70:开局把父亲送进监狱》,是作者“圆圆的大西瓜”笔下的一部现代言情,文中的主要角色有林卫东黄爱红,小说详细内容介绍:林卫东重生70年代,回到被父亲诬陷那天。前世父亲和继母陷害他,把他赶到乡下当知青,这一世,他以牙还牙,还把全家送进监狱!下乡又如何?有金手指,他能获得宝藏情报。【白色情报:屯子东头小水沟里,大青石下藏着一只五斤重的王八】【蓝色情报:生产队后山酸枣林里,最大的树下有一个兔子洞,有五只野兔只在冬眠】【紫色情报:黑瞎子岭破庙下,藏着明朝一位将军的古墓,里面有很多古董】【金色情报:“九龙仓大战”即将爆发,1978年秘密收购九龙仓股票,若提前跟风买入,2年内股价从13港元飙升至105港元】靠着这些情报,别人下乡吃苦,李卫东却在山沟里盖起小洋楼,顿顿吃肉,闲来钓鱼打猎,顺便考个北大玩玩。这一世,他要在时代的浪潮中,独占鳌头!...
来源:lfl 主角: 林卫东黄爱红 更新: 2025-07-19 22:29:30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现代言情《重生70:开局把父亲送进监狱》,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卫东黄爱红,作者“圆圆的大西瓜”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苦酒入喉,林卫东收回思绪。想起前世的不堪,他心中有戾气翻腾,就像是被针扎了一样。但很快又被一种更加深沉的漠然覆盖。前世那场羞辱,那些被当成傻子一样戏弄的时光,还有省吃俭用寄出去,却喂了狗的血汗钱…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就在那个漫天风雪中,他躺在桥洞下濒死时,连同对亲情的最后一丝幻想,被彻底的冻硬、碾碎...
第66章
只可惜上一世,林卫东还惦记着陈丽华,所以最终拒绝了周晓白。
直到很久之后,林卫东才知道周晓白在他离开后伤心欲绝,赌气嫁给了徐振国的三儿子徐国强,然后不到三年,就离开了人世。
如果说上辈子有什么亏欠的人,除了妹妹之外,就只有周晓白了。
朦胧的天光下,周晓白穿着一件蓝色棉袄,寒风吹过,额头前的碎发飘扬。
她脸蛋上带着红晕,长相不算惊艳,气质却极其干净,仿佛山间的清泉,又如同洁白的初雪。
也许是林卫东看得太久,周晓白也感受到了,她转过头恰好对上林卫东的目光,顿时慌乱的移开眼睛。
“欸,你们看那个男娃,长得很周正。”
“是,个子也高,看着应该有一米七五吧?”
“可惜瘦了点,也不知道能不能干活,要是每天能挣六七个工分,倒是可以把我外甥女儿介绍给他。”
林卫东有点无语,村里人就是爱扯闲话,毕竟这里没什么娱乐活动,除了哪天种家常李家短,就只有嚼嚼舌根。
他们这些新知青到来,也算是一件难得的热闹事儿了。
“好了,赶紧去干活吧,待会儿你们这些新知青,记得去支部找我领口粮。”
徐振国挥散众人,然后把郭启明和陈桂英喊到跟前嘱咐两句,也转身离开了。
“大家打起精神来,我们欢迎新来的知青!”
郭启明看向其他的老知青,主动开始鼓掌。
其他人也跟着鼓掌,只是有些稀稀拉拉的。
“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是牛壮壮、姜宇、宋开华……”
郭启明将老知青介绍了一番,陈桂英也把女知青介绍给大家。
林卫东等人自报家门,双方就算认识了。
“陈桂英,你带他们去找书记吧,我们要下地干活了。”
等到双方介绍完,可能是看气氛有点尴尬,郭启明带着老知青离开。
远远看去,一群人犹如行尸走肉,麻木又僵硬的扛着锄头,像是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仔细观察,还能看到他们手上的老茧,而且穿着打补丁的棉袄,个个面黄肌瘦,和他们这些新知青形成了鲜明对比。
跟着陈桂英来到队部,徐振国拿着笔不知道在记些什么。
见人来了,只是抬头看了一眼,然后漫不经心的说道:“按照国家的规定,你们这些新下乡的知青,前三个月有三十五斤的口粮。”
“县里应该给你们发下来的口粮没到,所以只能先预支队里的粮食,但是今年地里收成不好,交完公粮后,剩下来的不多。”
说到这儿,徐振国故意停了几秒,等大家都消化完这个消息后,才继续说道:“所以,每人每月暂时十五斤,等县里的粮食下来了,再给你们补齐。”
“什么?!”赵宇峰顿时不干了,“一个月十五斤,怎么可能够吃!”
“嫌少?那你别要!”说话的并不是徐振华,而是坐在屋子里的另一个人。
他看起来四十岁上下,和徐振华长得很像,手里拿着一个账本,不满的看向知青们。
“你们这些新来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一个个跟棉花似的,就只知道吃白饭,能有十五斤就不错了!”
“振江!你少说两句!”徐振华训斥一句,黝黑的脸上挤出一丝尴尬笑容:“这是我弟徐振江,也是大队的会计,他不会说话,你们别介意。”
“不过村里确实没什么粮食,只能匀出十五斤出来,你们要是觉得不够吃也好办,可以拿钱来买。”
“账上的粮食不够,是因为刚割完稻子和小麦,粮食已经发下去了,你们要是有钱,可以找私人购买,先撑过这几个月再说。”
“也就我们青山屯人多,地多,所以你们才有这个机会,要是分到别的地方,可没有这个条件,大冬天只能饿肚子。”
“当然,你们要是有钱有票,自己去县里买也行,我绝不拦着,可要是有人想着投机倒把,去县里被抓住了,可千万别来找我求情,这种事我一概不管。”
“另外,你们也不要担心,刚来的知青都差不多,不会干活,工分挣的少,所以养不活自己,不过只要你们肯下功夫,踏踏实实的干,我保证你们不会饿肚子。”
“要是能挣到足够的工分,顿顿吃细粮也不是不可能!”
这话让有些沮丧的知青们眼睛一亮,尤其是赵宇峰和李红星这种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更是心情激动。
看来下乡也没这么糟糕。
就算在家里,他们也不可能顿顿吃细粮,没想到到了青山屯生产大队,还能有顿顿吃细粮的机会,这岂不是比在家里还好?
但林卫东知道,徐振国完全是在画大饼。
什么叫挣到足够的工分?多少才算足够?
哪怕每天挣满十个工分,也不可能顿顿吃细粮,乡下的条件真有这么好,怎么会有那么多不愿下乡的知青?
“徐书记,分给我们的十五斤口粮,也是细粮吗?”汪彩霞忍不住询问。
如果是十五斤细粮,倒也勉强能撑一个月。
“你在做啥美梦呢?我说的是十五斤玉米棒子!”
“想要细粮,等你一年能挣上三千工分再说吧!”
徐振江头也不抬,开口又是一顿讽刺,让汪彩霞脸一下子就红了。
听到他的话,大家飞速在心里算了一下。
一年三千工分,也就是每天都得挣八个工分,大家伙对于每天挣八个工分没什么概念。
“徐书记,咱们每天能挣多少工分?”
徐振国脸上露出笑容:“每人每天最多能挣十个工分,你们干的活不同,得到的工分也不一样,每个小队都有专门的记分员,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另外,如果干完规定的任务,也可以早点下工,这方面咱们大队管的比较松。”
现在有的地方还在流行磨洋工,如果干的太快,还会被人批评,而且也不能自由活动。
反正每天十工分封顶,干的再多也没意义。
“书记,每人每天十个工分,有没有什么办法多挣一点工分?”魏刚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为您推荐